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中便有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”的句子,生命的无常便早已经体现在了那青草之上。古人咏梅同样宛若人生,不同的是梅花,无论是在生命力上还是在抗争和坚韧上,均有着更为出色和自信的表现。
在唐朝,梅花便已被历代文人墨客所赞美,他们观赏梅花,更是在对自己人生境遇的借鉴。在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中就吟道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”。梅花在旷世僵局中,脱俗卓然,文人雅士也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境遇和心志,激发了他们继续前行的决心和勇气。
咏梅,其实就是对坚韧品质和生命力的咏叹和赞美。白居易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中谓“离别的时候总想把生命干涸,而梅花却在雪中傲然坚挺”,点出了梅花鲜明的品性和坚强的本质。梅花“香奶味,苦雪枝……花自飘零水自流”,此篇长诗遂以梅花为咏,叙古书中盛唐王子文秀的典故为蓝本,以自然景物为背景,婉约唱响“不因愁脸常伴病,斩却诗情愧破衾”豪迈之音。
可以说,梅花不仅是古代文人诗歌的常见题材,更是诗人墨客笔下的抒情意境,是其文学追求的一个象征。如《静夜思》中: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可谓是伴随着清冷和学博的境界而来的情趣。而杜甫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中,“草色烟光残照里,白头如雪,风又飘飘,意踌躇兮迷若惘,少别离兮聊乐陶陶”,则是一种养拙而不张扬的感情体现。
总而言之,古人咏梅,是对生命坚韧和顽强的咏叹,是对自然美好和人生处境的细微品味。梅花在严冬中傲然开放,无论是篇中还是岁月中,那股不向命运低头的豪迈,值得人们学习和追寻。